close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9月16日上午10點多,一個瘦弱的女孩走進消化內科診室。 她叫糖糖(化名),是位21歲的大學生,雖然面色蒼白,但瘦高的身材,一雙美麗的大眼,依然透露出青春的朝氣。一同走進診室的還有她的父親。 坐下後,她緩緩對醫生道出病情: 最近食慾越來越差,吃不進東西,胃脹、胃痛,體重下降得厲害,2個月瘦了近20斤,月經也又快2個月沒來。 聽完她的訴說,接診的張校顏主任心裡一震:可別是胃癌吧?還這麼年輕。 張主任隨即開了c-14呼氣試驗、血常規、大便潛血這幾項檢查。 很快,結果出來了: 幽門螺桿菌陽性,碳14呼氣DPM值高達1400; 嚴重貧血,血紅蛋白只有67g; 大便潛血+++。 看完結果,張主任安排糖糖第二天上午馬上做胃鏡檢查。 做完後,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癌! ... 數天後,病理結果出來了,和張主任的判斷一樣: 低分化癌(低分化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 ... 當糖糖父親得知這個消息時,這位50歲的漢子一下子癱坐在地,失聲痛哭: 「我就這一個孩子,她才21歲啊!才大學二年級……醫生,你一定要救救她……」 據他介紹,糖糖從小胃都不好,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一直都吃不胖。而且很挑食,早飯幾乎沒吃過;愛吃麻辣燙、拉條(一種麵食)、還愛熬夜看手機等。 一年前出現胃痛,就隨便買點藥吃,也可以緩解;今年暑假,糖糖有一次痛得厲害,才第一次到醫院看,當時醫生建議胃鏡檢查,但被她拒絕了。 無奈,醫生只好開了治療潰瘍的藥物,幫助緩解癥狀。 開學後,糖糖胃痛得更頻繁了,而且瘦得厲害,腹脹、食慾下降,上樓都沒力氣。 不得已,在父親的陪伴下,她又一次到醫院檢查,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 「胃不舒服」、「不想吃飯」,這或許是現在年輕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而胃癌作為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也正在這群人中悄然升高。 胃癌從不嫌你太年輕 我國衛健委發布的《胃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數據顯示,在我國,胃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居第2位,死亡率排第3位。全球每年新發的120萬胃癌病例中,我國居民約占40%。 遺憾的是,我國早期胃癌占比非常低,僅有20%,大部分一發現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一半。 在過去,胃癌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但如今年輕化的趨勢越發明顯。衛生部早前的數據顯示,19~35歲青年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2018年,中山大學癌癥中心研究團隊通過分析1973-2014年間SEER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流行病監測與最終治療結果)18歲以上胃癌病例人群數據和中山大學醫院癌癥中心(SYSUCC)癌癥患者的數據發現,相比中年(35-64歲)和老年(65-74歲)胃癌患者,35歲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預後較差: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2、15和16個月。 ...不同年齡組的生存期分析 胃癌早期癥狀,與胃炎很相似 青島27歲的林女士因工作原因,飲食非常不規律,每次胃痛就吃2片胃藥扛過去,一年後在醫院被診斷為胃癌晚期; 29歲的小張是一名工程師,因為工作的緣故三餐不定,晚上常常吃宵夜。近期頻頻胃痛、胃脹,飯量大不如前,同時伴隨乏力癥狀,去醫院做胃鏡檢查後顯示是胃癌,並且是中分化胃腺癌; ...... 2016年國家胃癌協作組曾對400例早期胃癌病人進行臨床分析,發現他們出現以下的早期信號: 上腹部疼痛占83.3%; 食慾減退占39.5%; 胃部悶脹占37.8%; 嘔酸占37.5%; 上腹不適占36%; 消瘦占35.8%。 這些癥狀與普通胃病並無差別,稍不留心就可能延誤發現和治療。 ... 上腹部不適、疼痛是胃癌最常見的早期癥狀。這種痛往往表現為隱痛,或吃完飯出現飽脹感,反覆發作,持續時間不長,程度不嚴重,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老胃病。 此外,胃癌常伴隨胃壁的局部僵硬,致使胃蠕動速度下降,進食後胃不能通過正常蠕動把食物送至小腸,胃酸可能會隨食物反流到食道;進食刺激性食物後胃酸分泌增加,也可能出現反流,此時患者會有反酸、燒心的感覺。 慢性的胃內出血還會導致貧血,患者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發黃、瞼結膜蒼白。如果有類似癥狀要高度警惕,儘快就診查明貧血原因。 胃癌誘發的貧血通常與黑便同時存在。患胃癌時,腫瘤會破壞胃壁內的血管引發出血,緩慢持續的出血會導致黑便。 患上胃癌後,病人一般合併有一種或幾種消化道癥狀,使正常進食受到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隨之減少。而惡性腫瘤新陳代謝旺盛,患者往往消耗大於攝入,因此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常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體重下降。 若近期有合併以上兩種癥狀,必須高度警惕,儘早就醫。 消化病專家:一張表判斷你要不要做胃鏡 ... 在糖糖的案例中,糖糖父親的一句哭訴,似乎道出了悲劇出現的原因: 「都是我害了她,我咋不堅持叫她做胃鏡檢查呢?」 張主任說,如果在一年前糖糖願意接受胃鏡檢查,可能還是早期,甚至不用開刀就能治癒。 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王東教授表示,胃鏡檢查結合胃鏡下活檢,是當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胃鏡檢查能夠直觀、準確地發現微小胃黏膜病灶,有經驗的內鏡醫師能夠通過胃黏膜病變的部位和範圍,病變的顏色、觸感及邊界情況,判斷胃部病變的性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發起了一項胃癌評分表,對需要進行胃鏡檢查的人群進行劃分: ... *名詞說明 PGⅠ:胃蛋白酶原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Ⅱ;G-17:胃泌素-17;Hp:幽門螺旋桿菌 此外,如果是以下幾類人群,也需要及早做胃鏡篩查: ·有消化系統腫瘤家族史 ·患有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胃癌癌前病變 ·40歲以上且胃病反覆發作、久治不愈 ·有常吃醃製、熏、烤、腐爛變質食品,長期熬夜加班,愛吃燒烤、醃製食品等不良習慣 做胃鏡,是普通的好,還是無痛的好? 眾所周知,胃鏡檢查會給人帶來不適感,這種不適感並非疼痛,而是鏡身在消化道內活動造成的異物感和牽拉所引起。 所幸,還有一種新的檢查手段——無痛胃鏡。 ... 無痛胃鏡是指在靜脈麻醉情況下行胃鏡檢查。靜脈麻醉與平時從手上靜脈推入藥物差不多,只不過注射的是令人「睡著」的藥物,麻醉後馬上起效,隨後醫生會像做普通胃鏡一樣完成檢查。 相比普通胃鏡,無痛胃鏡的優勢體現在: 無痛苦:檢查、治療過程中無任何不適; 時間短:幾分鐘即可完成檢查; 創傷小:減少患者因痛苦而不自覺躁動引起的機械損傷及血壓、心率的波動; 更精確:醫生檢查時間更充裕,可降低漏診、誤診的情況。 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無痛胃鏡,首先要做心電圖檢查排除嚴重心血管疾病,過敏體質、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不適合做;檢查前應禁食禁水6小時以上,檢查後2小時方可進食。 因此,在胃鏡如何選擇這一問題上,患者需根據自己的身體基本情況及經濟能力綜合衡量,同時參考醫生的建議。 雖然胃癌離我們很近,但還是那句老話,只要你能好好吃飯,規律作息,戒菸戒酒,胃癌也會對你「繞道走」。#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 張校顏.胃痛1年多,一直拒絕胃鏡檢查——21歲大二女生被診進展期胃癌!,胃腸病.2020-3-29. [2]Guan,WenLong,et al.「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dult Gastric CancerPatients Younger than 35 Years Old: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Was Found.」Journal of Cancer,vol.10,no.2,2019,pp.472–478. [3] 許麗波,趙蕓蓮.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檢查的安全性對比[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

 

 

內容簡介

誰說一定要完美、一定要堅強,才像個男人?
明明如此害怕,卻要裝作無堅不摧……
你,有勇氣一起正視脆弱嗎?

勇奪日本全國各地書店暢銷榜第一名!
新聞記者‧奧田祥子歷經10年追蹤、採訪人數超過200人,
紀錄男性最真實的一面!

  你是不是也因為身邊的人都結婚了,好像剩下的自己一定有問題,更為此焦躁不已?
  你是不是也想過成為一個稱職的爸爸,把孩子的人生看得比自己的人生還重?
  你是不是也曾想過辭職照護父母?這樣的你還剛好單身?
  你是不是也常被電視媒體名人的不老術追著跑,好像自己不該變老?
  你是不是也剛好努力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昇上主管,卻被迫為下屬評分、成為裁員劊子手?

  只因為剛好身為男性,就非像個「男子漢」不可?
  難道男性就不能覺得結婚可怕,照顧孩子、爸媽很可怕,也害怕變老、害怕工作嗎?

  日本新聞記者奧田祥子,以女性之姿,憑著記者的嗅覺與直覺,持續追蹤「男性」十年以上,只為了想更瞭解男性。目前仍單身、隻身照護母親的奧田祥子,從這些男性的壯年時期一路來到中年,最初只是想瞭解男性所面臨的困擾與問題,卻在一次次的採訪中逐漸看見男性脆弱的一面,甚至,透過採訪獲得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與救贖。

  這是一本陪伴男人度過生活困境的書,也是讓女性能更理解男性的書。

  全書分為「結婚」、「育兒」、「照護」、「老後」、「職場」五大章,針對這五大主題紀錄訪談過程,不只揭露了男性的真面目,也能聽見女性們回應這些男性的真心話。

  ◎獻給男人的勇氣帖:

  「現在,我真心覺得,還好放棄了『婚活』。如今我才真正地做回了自己。」──津村先生。

  「因為對工作有了自信,也能有自信地面對女友。有些人因為男性的自尊,覺得結了婚就非要養老婆不可。我把那些東西都拋下了,於是自然地就產生了想要和對方共度一生的念頭。」──T先生。

  「重要的是不要龜縮起來,就算有些羞恥,也要把心打開,找人求助。即使單身,也會有能夠依靠的人,被依賴的人也會覺得高興。」──N先生。

  「太太和我一樣,都為身體不適所苦,我想跟她一起克服更年期。現在我覺得肌膚相親,彼此感覺身體和心靈的溫暖,這種程度就好了。」──K先生。

  「我們一邊共享興趣、一邊深化心靈交流,漸漸地我也不再在意男性自尊了。是她的話,一定會接受這樣的我。我也不需要再依賴藥物了,對自己真實的樣貌產生了自信。」──F先生。

讀者落淚推薦

  「為了突破眼前的困境,必須接受自己的脆弱、向他人訴說心聲、甚至是說句請幫幫我,這樣做的話,慢慢地也能找到前進的路。這是《勇於脆弱》教我的事!一本讓人獲益良多的好書。」──讀者kamenokuchi

  「現在的社會看起來正在往光亮的地方前進,光愈是強烈的地方,影子也愈是深沉,如果裝作沒看見,對人們來說當然相當輕鬆。然而,為了實踐一個更成熟的社會,就不能不去正視影子。這本書就是將影子裡必須正視的部分,好好描繪出來的書。」──讀者korokorodoncha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田祥子 Okuda Shoko


  現職記者。1966年生於京都市,1994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文理研究所,主修媒體論與社會心理學,畢業後進入報社工作,長期關心男女之間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醫療、社會福利、家庭關係、勞動問題等議題,並奔走於日本全國,走訪一般民眾取材。後因組織調整,脫離報社成為獨立記者,除了於各地方鄉鎮舉辦的座談會演講以外,也發表了「Media Influence Ov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igma Toward Depression in Japan」(刊載於美國學術雜誌《Sociology Study》)等論文。

  曾著有《男人真命苦》(新潮新書出版),以及合譯作《新聞學用語事典》(國書刊行會發行)。

  目前單身,與母親相依為命,並肩負母親的日常照護工作。

譯者簡介

湯家寧


  1984年生,高雄市人,政大政治系畢業,現居台北市。譯有太宰治西方翻案作品《越級申訴》。

顏雪雪

  社會學、文學專業,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碩士,留學慶應。熱愛翻譯,立志專職翻譯一百年。譯有《中國邊境的戰爭真相》、《老派東京》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結婚好可怕
婚活壓力與終生不婚標籤/二〇〇四年:等待白雪公主的男人/二〇〇七年:轉變的徵兆/二〇〇八年:令人焦躁的婚活熱潮/婚活疲勞/「終生未婚」這標籤太多管閒事了!/脫離婚活,看見曙光/心靈相通,互相扶持/結婚動機影響甚鉅/想改變卻改變不了/因為電話占卜而陷入深淵/被婚活排斥的男人們/成為義工,找到希望/如何讓自己發光發熱/拋開猶豫不決的心

第二章  育兒好可怕
「奶爸」登場/直擊爸爸社團/夫婦雙方都能同時兼顧工作與育兒/身為奶爸的違和感/「假面奶爸」的告白/在工作裡找到一席之地/「先生還是專注事業吧」才是太太的真心話/強加「評判標準」的危機/如何和「育兒」達成和解/家庭主夫──和藹可親的爸爸/對兒子的「執著」萌芽/為了炫耀父親能力而發生的虐待/親子的重生:成為沒用的老爸也沒關係/和自家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新版的「父親的背影」

第三章  照護好可怕
「男看護」──男性照護的時代/悠然自得的「中年單身漢」/因為母親的病,開始想要結婚/將「照護」做為採訪主題/名為「要殺了她嗎」的惡夢/單身男性照護者的增加/世人的眼光好可怕/由工作與照護組成的生活/「我喜歡的女性……」/如何因應職場上的不諒解/單身男性照護者的困境/煩惱到最後辭職/制度矛盾下的照護離職/照護疲乏演變成暴力/逃避現實的「自殺未遂」/母親進入療養院與重新工作/男性照護者團體的擴大/如何依賴周圍的人/支援照護親人者是當務之急

第四章  老後好可怕
男性也要抗老的時代/治療男性更年期,湧現自信/想要讓下半身更有活力/因為性能力復活,開始和年輕女生約會/從更年期擴大到男性治療/逆齡導致家庭崩壞的危機/犯錯後才意識到太太的重要/夫妻一起接受老去/錯過的性也用心靈交流來補足/和妻子一起克服年老/「想受二十歲女性歡迎」/從過度抗老到產生心病/變回貨真價實的大叔/男性是自尊心的生物/所謂變老,就是活出未來

第五章  工作好可怕
已經不是公司會保護你的時代了/中階管理職的考核煩惱/跟女性下屬的相處不順導致心病/人事考核與心理問題/由最低評價導向自願離職/企業巧妙的裁員手法/中年再度就業的困難/雖然規模小,但能活用自身經驗的公司/面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擬定對策/「總有一天變成正式員工」的陷阱/因為「派遣裁員」而將怒氣指向女性/「非正式員工」的中年男性持續增加/重回「產品製造」的志向/將憤怒轉變成工作動力/不要逃避自己的工作

後記
 

序                                                                           

  「為什麼奧田老是追著男人跑?」

  這是在媒體業界工作的友人經常會問我的問題。雖然我是一個還單身的中年女性,但這裡所指的「男人」,可不是指涉那種私領域的「男人」,而是被我當作採訪對象的「男人」。

  若要仔細推敲出一種回答,可以有很多種說法,像是:「從男性角度出發,可以觀察到社會深層,或是女性的真實面。」、「男性比較容易受社會的影響,導致意識或行動產生變化。」、「因為我到死都不可能完全理解他們的想法。」雖然有這麼多理由,但在我花了十年以上,針對男性所抱持的困擾與問題四處採訪之後,如今大概只有「沒有為什麼,就只是迷上了這個題材」這種抽象的說法最為貼切了。

  大約二十年前,剛進到報社工作時,我曾為了能與男性並肩共事而興奮不已。在我還是菜鳥的時候,外縣市分社的女記者只有我一人。前輩們總是冷靜沉著、從不示弱,用毅然堅定的態度與政客所代表的「權力」相對峙,他們的身影感動了我。潛移默化之下,我慢慢地累積記者的經驗值。雖然去採訪警察或議員時,他們漸漸不再對我有性別上的差別待遇,但為了爭一口氣,我當時滿腦子只想著要早日像其他男性一樣獨當一面。不論是報導的專業度,或是在社會上的立足性,「男人」在當時都是令人景仰的存在。

  後來,我意外地被分發到週刊部,才漸漸明白,看似處於社會優勢地位的男性,也會被工作、家庭、身心失調等各式各樣的問題所苦。長達二、三小時的採訪時間,大多時候是漫長的沉默,而最初總是輕描淡寫描述一切的採訪對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採訪,漸漸地展現出不安、焦躁、悲傷等等的負面情感,有時漲紅了臉,有時甚至眼眶泛淚。「難道這才是男性的真實面貌嗎?」在我為此大感震驚的同時,記者本能的好奇心也被深深勾起。

  於是,就在為週刊採訪的契機下,我開始以獨立記者的身分活動,探討男性的晚婚、不婚化,以及更年期障礙、職場問題,甚至夫婦、親子關係等主題,完成了我的第一本著作,也就是我的上一本書《男人真命苦》(新潮新書出版)。男性是新潮新書系的主要讀者群,我以男人的辛苦為題寫了一本書,當時其實蠻擔心能被多少男性接受,沒想到卻意外地引起相當大的迴響。有男性讀者表示他們閱讀時一面苦笑卻又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也有讀者批評我:「一個女人家懂什麼!」最讓我感到意外與開心的莫過於部分女性讀者的反映:「這本書似乎讓我稍微了解男人在想什麼了。」

  讀者的回饋讓我滿懷希望地持續採訪工作。但遺憾的是,就在二〇〇八年底,大約是前作出版一年多以後,公司實施了營運管理的合理化政策,其中一個項目便是把銷量不佳的週刊停掉,我所屬的部門也面臨組織重整。身為報社記者,我把鑽研這個題材視為畢生的志業,但現在卻失去了能夠讓我發表報導的媒介,著實令人心痛。那之後整整一年,我都無法再以獨立記者的身分重新開始採訪工作。又過了幾年,我唯一的家人,也就是我的母親,因為心臟病等等的內科疾患發作而體力衰退,到了需要照護的程度。雖然因為我個人的原因,導致自己明明想結婚卻又結不了,但在我親身經歷了職場組織重整,以及肩負長輩的日常照護等等這些曾被我當作採訪題材的事件之後,我和採訪對象的男人們之間的共通點,除了同樣身為中年人以外,還多了社會人士和家庭照顧者這些身分,我漸漸地了解他們的苦悶並感同身受,也感受到採訪時他們對我述說的那些字句的重量。

  本書最大的特徵,是我花了數年甚至十年,對每一位採訪對象進行長時間的持續採訪,可以被歸類為定點觀測的報導文學。十多年來超過兩百人接受我的採訪,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不只採訪了一次,而是持續做了好幾次的追蹤採訪。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採訪對象從壯年步入中年,各自所懷抱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也可以從這段時間採訪到的內容裡,鉅細靡遺地觀察出他們的意識、言行逐漸變化的過程。採訪的出發點是因為想要聲援這群苦悶的男性,並針砭社會的矛盾,這個想法至今依然不變,但在採訪過程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在我感到困惑或煩悶的時候,反而是他們鼓勵了我、拯救了我。

  現代社會裡的中年男性彷彿在漂流著,他們似乎只是因為生為男性,就被各式各樣的難題威脅,更因此深深懼怕世人的眼光……。

  本書登場的人物,其實就是身在你我周遭的市井小民,他們為了許多無法用二分法輕易斷定善惡成敗的難題而苦惱,另一方面又為了殺出一條活路而拚死奮鬥,我做的事就是描繪出這群男人的實像。而且,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卻潛藏著許多令人衝擊的事實真相。

  被「婚活」壓力擊垮,導致引起「某事件」的這種人,通常也會變成占卜迷信者;扮演「假面奶爸」的男性,背後其實隱藏著令人意外的真相。其他還有像是各章節標題所寫的虐待、自殺未遂、精神疾病……等等,在我接觸到這些平常難以想像的事件之後,常常感到全身彷彿一股寒氣流竄,身體好像觸電般顫抖,最後甚至流下豆大的眼淚。此外,本書中揭露了許多妻子的真心話以及女性的真面目,恐怕也會令人背脊發涼。

  將中年男性逼近苦惱深淵的問題數也數不清,本書從中挑選了「結婚」、「育兒」、「照護」、「老化」及「工作」五大主題來深入探討。雖然有許多人還未能從陰暗的處境中走出來,但我想要讓各位看到的是,男人們憑著各自的意志與努力,努力走向希望曙光的身影。

  如果各位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度過中年危機的啟發,這就是最令我開心的事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220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三章 照護好可怕
 
#「男看護」──男性照護的時代
 
由女性擔任家庭看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照護長輩或妻子的男性逐漸增加──也就是所謂的「男看護」,而且他們不是屬於從旁輔助女性的角色,也非可以替代,他們就是專門提供照護的人。
 
根據總務省於二〇一二年公佈的「就業結構基本調查」,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無論是同居還是分居狀態,正在進行照護的有五百五十七萬四千人,其中二百萬六千人為男性,佔了快四成(三六%)。
 
此外,在厚生勞動省於二〇一三年公佈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中,與家人同住、並且正在照護家人的「主要看護者」,男性佔了一百三十一萬三千人,也就是每三位主要看護者中,就有一位是男性(三一・三%),而且男性主要看護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位是四十歲到五十歲的壯年世代(九・一%)。以「兒子」的身份擔任照護者的人佔了一一・四%,在這三十幾年間激增了五倍。在這個少子化、高齡化、晚婚・不婚化急速加劇的社會中,由單身兒子照護雙親的例子超乎想像地多。
 
中年且單身的男性看護,不只苦於要做自己不擅長的家事、照顧雙親,身旁還沒有能夠理解並且對他們的苦難感同深受的人,這些男性容易被孤立,使得問題更加惡化。有的人被自己殺死母親的夢魘纏身,有的人為了照護而離職,無論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陷入困境。
 
更何況,當前社會激烈指責男性,認為他們「從事照護也是理所當然的」,更讓男性們感到膽怯。看護是「看不見終點的戰鬥」,男性們該如何接受挑戰,即使面對苦悶的生活也能找到人生的出路呢。
 
#悠然自得的「中年單身漢」
 
我見到坂本隆介先生(假名)是二〇〇六年的秋天,原本採訪他是為了「結婚」的專題,而非「照護」。當時四十歲的坂本先生,和母親兩人住在一棟屋齡三十五年的透天厝裡,位於大阪府南部的衛星市鎮上。坂本先生的父親於六年前病逝,他也沒有任何兄弟姊妹。從關西的私立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汽車零件工廠,最近剛當上品管部門的課長,工作順利,興趣是打高爾夫與出國旅遊,就像是「單身貴族」中所描繪的男性。光是靠父親的遺產就能支付生活費,家事也由親人包辦,靠母親維持日常生活,自己的收入則全部拿去買奢侈品與花在嗜好上,是悠然自得的「中年單身漢」。現代社會的「中年單身漢」一詞指的是自身收入很低、必須依賴雙親年金過活的人,不過,坂本先生的狀況,則像是社會學家山田昌弘於一九九〇年代末期所提出的「寄生單身漢」,只是年紀比較大而已。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lvov5z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761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苗栗混泥土UV防刮地板新竹威尼斯原橡PVC地板桃園L型牆角收邊條石塑地板
通宵地板掉漆處理 新竹波斯胡桃木紋不導電地板 台中LED礦石地板蘆竹地板打蠟 苗栗鄉村風綠建材地板 桃園太陽能塑木醫療診所地板中壢老舊屋翻新 新竹夏樂人字拼系列乾濕分離浴室地板 新竹線板浴室防滑地板大溪地板翻新 台中義大利醫院地板 苗栗水漾系列兒童遊戲室地板台中實木海島木地板要怎麼清理 桃園克里特原橡賣場地板 苗栗暮光灰橡乾濕分離浴室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qc74od19a 的頭像
    cqc74od19a

    喻蓉盈的部落格

    cqc74od19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